重庆江津有个东方红,在这里东方红不只是一个前史名词,他是一个地名。1968年,公营新式机械厂代号467、公营永进机械厂代号468、公营红阳机械厂代号469,这三个三线军工企业,从四川武隆县白马镇,搬家到了现在重庆的江津,467厂出产增压器,468厂出产齿轮箱,469厂出产刀具夹具。人们把这三个三线军工企业,落户在江津的这个地址取名叫做“东方红”,其通讯的邮政信箱分别为:新式厂200,永进厂211,红阳厂215信箱。从此,江津的“东方红”就成了江津三线建造的代名词。
新式467厂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和几家上海的机械单位包建,所以老员工首要都是上海人。永进468厂由大连造船厂包建,还有渤海船只工业校园结业的中专生,所以厂里大都是辽宁人。红阳469厂由陕西兴平408厂包建,所以厂里大都是陕西人。之后厂里又弥补了武汉船只工业校园、武汉机械工业校园、哈尔滨船只工程学院、镇江船只校园、转业、下乡知青等新鲜血液。三家单位也日益壮大。1982年,公营永进机械厂改名为四川齿轮箱厂;之后,公营新式机械厂改名为江津增压器厂;90年代,公营红阳机械厂改名为重庆红阳机械厂。
80年代的时分,从江津火车站、江津江边人渡码头去东方红三厂,能够做厂里的的交通气包车,交通气包车由解放牌卡车改装而成、烧的是天然气,驾驶室的头顶上顶着一个大气包袋,故称气包车,车上没有座位、只能把住扶手站着。从江津德感火车站动身,途径德感街头、海螺桥、江增厂家族三区、石道场,在石道桥分路,094员工医院,最终抵达东方红。
其时江津的东方红,是一个相对关闭、自我循环的小社会,吃喝拉撒、上学读书,治病就医、作业工作,退休养老、生老病死等等,都得靠企业自己、也只能靠企业自己,企业办社会的功能是必定有必要必不可少的。可是我们实力都有限,所以三家单位分工合作,一同建筑,然后一同运用,江增厂担任094员工医院、川齿厂担任电话通讯、红阳厂担任消防设施的建造和办理。可是食堂,子弟校园这些单位,三个厂最早都是独立的,各自有一套,后来国家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功能,我们又不得不兼并,比方三家厂子弟校园,后来就兼并成为东方红校园。
三厂所在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三角形,人称“金三角”,随企业的开展,在这个三角形内,银行、邮政、商铺、粮店、裁缝店、理发店等连续地落户入驻东方红,当地周边的农人乡民自发地到东方红的大街两头摆摊卖菜、杀猪卖肉,逐步形成了坐地摊贩、饭馆和旅馆;20世纪80年代初期,关于大多数三线军工企业来说,面临着军品剧减、民品缺乏,民、自己找米下锅的特别转型阵痛时期。这一时期,不少的三线军工企业搬家出了大山深处,或民摘掉了三线军工的帽子,或在城市里、在仍就保持着军工特性的一同开发民品、军品民品一同开展;而依然留在大山之中、仍就保持着军工特性、又大力开发民品以求生计的三线军工企业,现已是少之又少的了。在这少之又少的三线军工企业中,就有在江津东方红的江增467厂和川齿468厂。1997年之后,川齿468厂改制为国有独资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,之后在2003年收买了现已破产清算的469厂,而江增467厂改制为重庆江增船只重工有限公司。现在,江津通往东方红现已不必坐班车,现已有公交体系了,乃至东方红这个地名,早已淡化、乃至年青一代人都不知道了;老一辈的三线建造者们全都退休了,当年渤海船校、武汉船校、武汉机校的那批进厂的年青男女,现在都是70多岁的白叟了,被称为“永进一号”的永进468厂的第一位厂子弟,现在也有55岁、按规则本年也该退休了。老一辈的三线建造者有的跟从子女离开了东方红、去了其他城市安度晚年;留在东方红还健在的、有的住进了由468厂原子弟校园改为的养老院,那些已逝世的,许多都长逝在了临峰山脚下或临峰山公墓。江津东方红,从此也长逝于前史当中了。